说起去年以来,一波又一波的“招生预警”,一名市人大代表直言不讳—— “原因有很多,有一种是教育功利性造成的。”
这名人大代表举例说,城区有所学校,“给政策,给师资,给好校舍,硬件加上软件全是好的,完全是人为打造的名牌效应”,并非长期的积淀而形成。
“也不能说谁错了。”这名人大代表补充说,但是,人工合成名校后,确实成为了老百姓向往的地方,最终也造成这个地区学龄儿童非正常性增长,爆棚了。
很多人对“生源爆棚”“招生预警”仍然记忆犹新,去年,这两个词频现报端,成为名副其实的热门话题。
记者统计发现,从去年7月以来,宁波12所热门小学、1所初中生源爆棚。
这份爆棚名单中,有老三区的海曙外国语学校、惠贞书院、市实验小学、江东第二实验小学,还有鄞州的东湖小学、堇山小学、华泰小学、宋诏桥小学,以及北仑的岷山学校、绍成小学、华山小学和九峰小学。
阵容之大,节奏之频繁,史无前例。
不过,市人大代表、江东区中心小学校长胡震珍认为,看待频发的生源爆棚现象,还需“冷静、理性”。
胡震珍代表说,生源爆棚有很多原因,其中与学区房概念很有关系。由于学区划分比较固定,像是划红线一样,变化比较少,而学区内人口不断变化,学区内如何“发酵”没法控制。相对固定的学区和固定的学校,在面临人口增长时很容易带来生源爆棚。
还有个客观原因是,生源高峰期和小区自身“生长周期”有关。“小区建成入住十几年后,入学高峰逐渐回落。像海外等不少学校的生源爆棚实际上也有这个原因。”胡震珍说。
市政协委员、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力鸣也有类似的观点。张力鸣委员认为,主观择校行为,让学区内的人员结构发生变化,这也是原因之一。假设小区内有100户人家,常态下是10多户有适龄儿童,这样肯定没问题,而现在是,择校让所有居民都是有适龄儿童。
不过,生源爆满的背后,归根结底还是学校建设没跟上城镇化建设的脚步。
“很多生源爆棚学校,周边都有很多新建小区,居民一入住,学校往往承受不了。”胡震珍代表说,小区建设和学校建设无法同步,往往都是居民区建起来了,学校几年后才能建。
张力鸣委员也提到,鄞州中心区几所学校出现生源爆棚,实际上就是“学校配套跟不上,新建学校来不及”,结果初中也爆棚了。
此外,择校带来的“一房多户”现象,也对加剧区域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。据统计,前年,鄞州区中河街道现有的16个社区中,“一房多户”总户数达1109户、总人数2440人,其中无房空挂户数265户、一房二户数802户、一房多户数42户。对此问题,很多人可能寄希望于“多校划片”政策。去年12月,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,鼓励地方推行"多校划片"政策,也就是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小学初中,缓解学区房择校问题。不过,宁波市教育局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:宁波近期不会有变化。
胡震珍代表说,“多校划片”能否解决生源爆棚现象,有待观察。如果对口的两所或者几所学校,办学水平不在一个档次,还是有矛盾产生。
记者了解到,就在昨天(2月19日),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《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》,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、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,要根据实际情况,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,将热点小学、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,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。
市政协委员、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力鸣说,除了学校发布招生预警,提醒家长谨慎购买学区房外,教育部门还会增加教育资源供应,加快中小学配套建设,对学生做合理的分流。此外,家长也应该转变观念,“看着好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,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。”
胡震珍代表也呼吁家长“保持理性”:“孩子的成长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家庭,良好的家庭坏境,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核心。” 记者成良田 |